它更应该叫有关物质,而且多数是process-relative substances ),与氧化、脱酰胺相比,其实不是那么常见。
蛋白或多肽药物脱水后,有没有可能改变生物功能?应该说要看怎么脱法,有些情况下会改变,有些情况下不改变或影响小。因此,如果你在做工艺杂质谱研究时,应该注意脱水杂质情况,如果能收集足够样本,建议进行结构研究,甚至进行活性评价(如果确有兴趣和特殊情况下,做安全性评价也是有科学意义的)。
我相信,很多人认为脱水的解析很简单,从分子量就可以判断。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如果你质谱的分辨率不足够高,脱水峰可能与脱氨峰(含焦谷氨酸化)混淆,毕竟这二者只差1Da。
从脱水位点的解析看,可就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了。首先,一级质谱和串联质谱本身就有脱水碎片离子,你会不会搞混淆。其次,你如何确定是样本本身脱水而不是检测过程导致脱水?
以下是脱水杂质解析要点:
首先,一般来说,调整质谱采集参数中的一些能量值是必要的,包括CE值。
其次,要考虑多种可能的脱水方式,包括N端DE脱水、链内脱水(DE之间,DE与其它氨基酸之间,其它氨基酸之间)、C端脱水,如果是双链,尤其要考虑链间脱水,这样,数据解析才不会出现明显漏洞。
第三,一定要查看碎片离子,确认脱水离子被匹配而不是整个肽段被匹配。对比不同实验参数下的脱水离子,是必要的。
第四,以非脱水药物进行同步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能大幅度降低串联质谱的假阳性。别迷恋MS/MS,它就是个工具,你得用好了,它才真正强大。
最后,如果蛋白或多肽结构没那么简单,如果脱水状况没那么简单,如果碎片离子没那么简单,编写计算机辅助软件是很有价值的,起码会大幅度避免人工解析可能的遗漏,也能大幅度减小你解析数据的宝贵时间。这一点正是本人的优势之一哦。过一段时间,我们将把一些关键结果分享给大家。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18-12-06 13:38:17】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850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