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的糖型分布有什么特点?极近汇总了一下我们曾经检测的一些已上市或在研品种的结果。
我们实测数据显示,大致有三类:
A型,G0F:G1F在0.62~0.96之间;
B型,G0F:G1F在1.03~1.94之间;
C型,G0F:G1F在4.3~23.21之间;
G0F和G1F是不是可以不用质控?(Man5是一定要质控的),看来是有讨论的余地的。
个人认为,G0F:G1F比值应该主要与IgG类型和表达工艺有关,与FC序列关系较小。如果工艺稳定,糖型分布就应该保持批间一致性。按照药物纯度一般的逻辑,药物构成越纯越好,糖型是不是也越单纯越好(比如只有G0F)?
另外,G0F:G1F过大,比如大于10倍,应该是G1F太少了,要不要提高G1F呢?
经常有人说,FC的糖修饰没什么用,但他们就是不敢去掉糖链。某些单链抗体药物无糖修饰,有没有某些风险?另外,虽然许多文章都研究了糖型分布潜在的生物效应,但结论总是不太完善。到底药代规律受糖型分布影响有多大?不同的糖型分布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风险?等等,可能需要综合考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20-06-14 11:57:15】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1157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