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键是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极重要的分子基础之一,绝对多数蛋白质的活性与二硫键正确折叠有密切关系。有些蛋白质有自由巯基,一方面是二硫键形成条件不好而产生自由巯基,有些是序列中有奇数Cys。关于自由巯基功能的研究非常少,它对蛋白质的影响还未能达成共识。
本人接触二硫键和自由巯基问题,20多年,从多肽到蛋白,包括抗体,人白等,常常遇到自由巯基活性问题。尤其是,化学合成与基因重组产物的自由巯基和二硫键,很难与天然产物高度一致。尤其是,体内自由巯基多时,差异更大。到底原因有哪些,目前基本上无权威结论。
比较一下体内与体外的差异,能大致判断体内外二硫键和自由巯基的差异。以人体来说,体内细胞介质的构成和pH与体外差异较大,体内温度稳定在37度左右。体内细胞密度比体外发酵要低很多,因为体外表达需要考虑产量,一般人都倾向提高细胞密度。目前极常用的CHO与人体目标蛋白的细胞也有不小差异。
总体上看,人体内细胞蛋白的折叠是个缓慢的过程,二硫键慢慢被谷胱甘肽等氧化剂氧化而成,蛋白质极后会缓慢达到优势构象,形成较稳定的二硫键和自由巯基。有些蛋白,自由巯基大多被氧化,少数蛋白只有少部分自由巯基被氧化,该蛋白的骨架应该有几种限制性空间结构,不能被氧化的Cys之间空间位阻大。
CHO体系接近体内环境,但差异是肯定的。细胞种子筛选是极关键的,一定要选出主要二硫键模式与天源结构一样的细胞,并建立良好的细胞培养工艺,尽量减少异构体产生。然而,对于自由巯基占主导地位的蛋白,CHO体系是很难调控的。
原核表达体系不具备二硫键模板,所以,需要还原全部二硫键再重新进行复性,形成优势二硫键。事实上,复性技术和过程与体内差异显著,只适合简单二硫键蛋白,而且,异构体是难以避免的,全靠纯化了。如果要维持高自由巯基状态,必须添加一定量还原剂,这不是做蛋白药物正确的选择,我成功建议过某些药企干脆做成了双体蛋白,解决了成药性问题。
总之,蛋白质二硫键和自由巯基与蛋白质序列密切相关,也与细胞环境密切相关,进行理性调控是必须的,一般很难与体内高度一致。太多的自由巯基的话,会带来稳定性问题,需要通过处方研究来克服相关不利影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18-06-09 21:16:22】
【 123.151.77.121】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109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