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结构分析网www.tofms.org

互联网 www.tofms.orgMy Blog
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于: www.tofms.org
要闻】【丙肝启示】诺奖只是科研副产物不是预期目标

近日,诺奖生理学或医学诺奖诞生,给了丙肝病毒相关学者,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乙肝得过诺奖,丙肝还能得奖?我们是乙肝大国,我们是丙肝大国,为什么没有人因此得诺奖?下面归纳了媒体的相关里程碑事件,或许能给出些提示。

1947年,麦卡伦得出结论:至少存在两类肝炎,一类经由粪便传播,称为A型肝炎(甲肝);另一类通过血液传播,称为B型肝炎(乙肝)。

1963年,奥尔特和布伦博格意外发现澳抗(乙肝病毒抗原),他因这一发现分享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5年,阿尔特发现了甲肝和乙肝病毒均为阴性的新型肝炎,并命名为“非甲非乙肝炎” ,借助黑猩猩实验,证明了是一种新型病毒。

1987年,霍顿和布拉德利克隆了这种新型病毒。

1988年,阿尔特团队证实这种新型病毒存在于非甲非乙肝炎患者的血样中。

1989年,霍顿小组正式鉴定出这种新型病毒,并更名为丙肝病毒(HCV)。

在1991年,我国陶其敏教授和冯百芳教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方法。

1992年,FDA正式批准α-干扰素应用于丙肝治疗。1998年,FDA进一步批准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但治愈率低、易复发、耐药性大、副作用多。

1997年,莱斯在黑猩猩体内实现了HCV的大规模制备。

1999年。巴特斯切勒与学生洛曼在莱斯基础上开发出了人肝癌细胞内HCV体外培养系统,极大地推动了HCV的各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

2007年,索非亚启动PSI-6130升级计划,优化到丙肝神药PSI-7977,成为抗病毒药物开发的里程碑成果。

2013年12月6日,美国FDA正式批准PSI-7977联合病毒唑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PSI-7977联合干扰素和病毒唑,或只联合病毒唑进行12周治疗,丙肝患者可达到治愈效果。

2020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为抗击丙型肝炎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1975年发现丙肝现象)、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1989年克隆并鉴定丙肝病毒)和查尔斯·M·莱斯(Charles M. Rice,1997年建立丙肝病毒动物复制模型)。

……………………

大家注意三个时间节点:1975,1989,1997。看看我们那个年代的科技体系在倡导什么科研思想吧。

诺贝尔奖代表真正的科学原创,它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科研实践中产生的,是科学活动的一个副产物,不可能事先进行预定或规划。获得诺奖,既不是科学目标,也不是科研目标,更不是预期目标。

长期艰苦不懈努力建立纯粹的科学体系,彻底摆脱功利主义,彻底抛弃急功近利思想,让真正的科学爱好者,潜心做他喜欢做的研究,别总是制定各种指标,别老是去考评绩效。在我国,还可以有国家层面的科学攻关,一些国之重器,不就是极好的代表作吗?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20-10-06 14:54:52】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506 次]


Email:tofms_org@126.com 【有疑问,发邮件】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KH©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