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北京力邦狄总推荐的这篇研究论文,我仔细读完,深感受益匪浅,建议大家也读一读。作者讨论得比较细致,观点也比较清楚。大概内容如下:
作者从EMA的20个生物类似药(绝对主要为单抗)及其对应的6个参比药(5个单抗,1个融合蛋白)进行了申报数据的回顾性综合分析,给出了【免有效性临床试验】的几个要素。
【1】原研药已经研究比较透彻,作用机制比较清楚。
【2】采用当前极先进的质量分析技术分析生物类似药与原研高度相似。
【3】PK结果相似。
【4】处方没有新辅料。
【5】没有采用新给药装置。
据我不完全了解,上述话题其实在国内很早就有讨论,但貌似一直没有形成共识,更没有形成官方的指导原则,我觉得主要原因是:
【1】当前极先进的分析技术是哪些?
【2】临床前要研究哪些范围和做到什么程度?
【3】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难以形成共识。
国内应该有少数类似于本文【免有效性临床试验】的【免部分临床】的案例,直接全部免临床的案例非常少(确实有)。
总之,是否免临床、如何免临床,需要跟CDE具体讨论,文献只有借鉴作用(主要还是针对重组单抗开展的讨论,只能代表部分生物类似药的情况)。
原文:
Bielsky, M.C. et al. Streamlined approval of biosimilars: moving on from the confirmatory efficacy trial, Drug Discov Today (2020), https://doi.org/ 10.1016/j.drudis.2020.09.006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20-10-05 20:54:56】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546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