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狗年第一荐:我的朋友我的情
在我这么多年的药物结构与质量研究经历中,遇到了各种合作或非合作的朋友,大致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大老板技术级行家人物,搞药物出身,对市场非常了解,对新理念新技术比较敏感,对我这行有一定了解,他们非常重视质量,十分
信任专家,双方合作很容易。这类老板很多。
第二类,大老板商业级行家人物,对市场非常了解,对资本运作很熟悉,对产品有一定了解,但对药物新理念和新技术敏感性有待提高,可能
对本单位产品发展有一定局限。他们渴望提高,能听取我的批评和建议,双方合作愉快,且之后常抱感激之情。
第三类,技术总监级人物。肯定是搞药物出身,而且是在技术领域打拼多年,对CMC有全面和较深入了解,一般在某些细分方向有一定短板,但
他们比较虚心学习提高,有不少还是技术迷或技术崇拜者,都是很不错的合作者。其中不乏技术痴狂之人,与本人十分投缘。
第四类,技术骨干级人员。虽然都是干药物技术的,却基本上是参差不齐。有些人技术精通且不断敦促自己提高,力争精益求精,他们是优秀
的合作者。有些人技术尚可但自我感觉比较好,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其中,部分人可以受得了本人出于公心的一阵见血式批评,进
步很快,他们也是不错的合作者;还有一些人,不理解、不接受我的理念和建议,从此疏远,有的估计恨死我了(哈哈,言过了)。
第五类,技术人员。可以肯定的说,药企的技术人员都是十分渴望上进的,只是他们的社交圈子有限,找到一位高人指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
,我鼓励他们的领导要多带他们参加新药审评会、药物研讨会或专家咨询会。那些报批答辩只来2人(还是年纪很大的)情况不要再出现了。年
轻人才是你企业的希望。
第六类,非技术型质量管理人员。我接触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负责寻找外包,其中,有些是对行业有比较多的了解,知道哪些是专家哪些不
是专家,这些人比较容易打交道,常常可以合作成功;还有一些就是个Sales,就是在网上搜啊搜,然后,上来就是一句话,比如“打个质谱多
少钱”之类的,这种情况基本没有合作成功的。我做项目都有一套规则(见www.tofms.org),简单说,我期待你告诉我你的目标是什么、要求
是什么,具体如何实施由我负责。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18-02-27 12:32:58】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113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