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结构分析网www.tofms.org

互联网 www.tofms.org】 【】 【My Blog
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于: www.tofms.org
项目进展】【惊】样品溶解5套方案5天取得80套数据

做药物分析研究中,样品溶解是极其普通的工作内容,一般都不会花费多少心思去研究,即使研究,一般也很简单,比如,用PB或PBS等常见Buffer,需要时再调调pH。眼见着真溶解了,就可以了。

然而,不同的溶解条件得到的蛋白质或多肽药物的溶液,是真的很均匀吗?溶解有没有改变药物的构成?怎么样才是极佳溶解条件?Buffer、温度、pH、溶解过程,有什么讲究?

上周到本周一,我们就用了6天时间对某个药物冻干粉溶解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总体上,包括酸性溶解法和碱性溶解法,采用了多个温度、多个pH、多个溶解时间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合适的检测手段进行成分监测。极终得到了80套数据,证明,后续不同检测项目需要不同溶解方案。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溶解过程需要避免的主要问题包括:产生聚合体、降解物或修饰物,明显改变二级结构或高级结构。

有些蛋白药物和某些检测项目对稀释过程有一定要求,比如,要尽可能用原始Buffer进行稀释,尤其要注意稀释效应,可能对多种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应该用同步稀释的Buffer进行对照。稀释倍数也需要优化到极合适的范围,比如CD检测,我们曾做过多个药物的稀释效应对C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稀释剂和稀释倍数会改变二级结构比例。

总之,对于某些多肽和蛋白药物,溶解和稀释需要谨慎研究,不能简单想当然溶解了就可以了,而要确保溶解前后的构成和结构没有明显改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20-06-17 13:47:51】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730 次]


Email:tofms_org@126.com 【有疑问,发邮件】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KH©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