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结构分析网www.tofms.org

互联网 www.tofms.org】 【】 【My Blog
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于: www.tofms.org
项目进展】【教训】某CRO可能被pI计算值误导了

某多肽药物,由重复序列子构成,MW1200Da左右。9月底发补到期了,企业特别着急。经同行引荐给我,发现其只补做一批等电点,本人认为不应该这样做药物研究,拒绝了。

上周五【2019.9.20】我们员工给我反馈说,该药物是委托上海某CRO进行结构确证,等电点一直未成功测出,采用的是胶条法。听此言,激发本人的兴趣了:凡是别的CRO做不出的项目,我都不惜成本要做,越有挑战的项目,我越有激情做。

于是,第一时间办理合同,并火速要企业快递样品。考虑周末快递会耽误时间,企业直接坐高铁来京送样,这个做法好!周六拿到样品,我们一方面仔细研究了其结构特征,一方面做了样品初评估,制定了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案。

今天【周一】结果出来了,并非合成肽类常见的单峰而是一系列重叠峰。经过几种合理的缓冲体系分析比较,依然不能达到单峰,说明,此肽电荷异构体多。原因极可能是,重复序列子导致完整分子不均一。

该项目有几个小陷阱,上海某CRO可能中招了。一是,企业提供的等电点计算值是7.5,而实测值是10.5附近宽峰,非常极端,达到了我们极限的两性电解质和marker了。上海某CRO可能没想到。二是,胶条法测肽类等电点的技术要求较高,采用pI3~10完全不适合本样品。三是,测等电点时,应该尽可能是天然状态或原始状态,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前处理,但一定要有度!科学研究坚持底线特别重要。

很多人喜欢依赖网上的软件计算蛋白质和多肽的等电点等物理参数,我的经验是,一定要谨慎,因为,几乎很少有人在计算中考虑空间结构的影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19-09-23 21:26:17】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973 次]


Email:tofms_org@126.com 【有疑问,发邮件】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KH©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