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结构分析网www.tofms.org

互联网 www.tofms.org】 【】 【My Blog
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于: www.tofms.org
项目进展】【小议】蛋白药物的单链单体和双链单体

近日,海口奇力一类新药CNB获批临床!这是国内原研的重组蛋白药物,从功能研究至今15年多,终于获得CDE批文,算是该药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期待临床结果如愿。

本人极早接触这个品种是2013年,当时我参加药审会,海口奇力韩老总正好带人参加北京的一个新药会议,我得以参加此药的临床前研究。当时听了他们的产品介绍,发现他们已经研发工艺3年多了,为了保持该药单体形式,有意添加了DTT。我感觉这不是个办法,强烈建议他们研究合理的氧化工艺,把该药物改为双链形式,并迅速测活验证我的假想。

不多久结果出来了,双链结构的活性很好,质控容易得多,从此他们改变了工艺,以双链为核心进行优化。经过中试研究,完成了工艺研究,接着又开展了其它临床前研究。

我们提供了全套结构研究和部分质量研究报告。后来厂房改扩建,我们又做了一套完整的药学研究。极后,终于在去年完成全部资料并提交,今年4月底,顺利获批临床试验。从我们加入该药研发起,前后历时6年!

这样的例子我不止遇到一例,早在1998年,我参加某重组药物的二硫键研究,惊讶的发现,该药物应该是双链,于是我花了3个多月进行各种验证,极后确证了,我就提出了我的观点,并建议以双链来解读以前的数据,结果发现数据匹配更理想。该药基础研发发表的许多论文,都只假定为单链,虽然不是错误,但应该不是很科学。

在开发蛋白质药物时,经常会遇到单体既可以是单链也可以是双链时,而发表的研究文献多数都只研究了单链单体的功能,很少会想到原来应该是双链单体。在开发药物时就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单链单体可能批间不一致,稳定性也不一致,质控难度大等。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选项,但是采取控制氧化还原条件的处方则需要特别谨慎。

首先,天然状态是什么,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如果能纯化出天然产物,则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选项。尽可能与天然保持一致性,是个不错的考虑。但是,天然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体外表达产物很难与天然产物保持完全一致,也可以保持部分一致,比如非共价双链,比如多个自由巯基等。

其次,如果自由巯基较多又很容易自动形成共价双链,则建议优先开发双链单体药物。因为该蛋白的一级序列的折叠肯定是倾向于形成链间二硫键,如果强制还原为单链,则在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中(谷胱甘肽等),很可能会出现复杂的蛋白构成,比如单链、双链、多链共存,而一旦药物本身就是双链,则再聚合的概率或许会低很多,药物不均一性降低,风险也降低。

第三,如果Cys较多,且单链双链共存,而共价双链比例高(比如超过50%),本人推荐进一步提高双链结构的比例,前提是,活性和安全性不存在问题。这样的做法,会使得质量控制更容易一点。相反,如果通过加入还原剂来降低双链到很低浓度,则需要谨慎。当然,如果能良好维持单链和双链的批间一致性,就不必要多一步氧化了。

总之,是维持单链还是双链或者共存,要多种角度考虑,以“安全、有效、可控”为根本判据,同时考虑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如果确实难以抉择,甚至可以考虑更换表达体系。如果质控依然很难,只好通过各种处方来实现了(但是加入HSA会增加不少成本)。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药网堂】

All rights reserved , visit the micromessage 药网堂 for more @ tofms_org@126.com


【wkh, 2019-05-12 15:20:21】 【责任人 wkh】 [已阅读 834 次]


Email:tofms_org@126.com 【有疑问,发邮件】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KH© 2008